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LEVIS品牌
JEEP品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LEVIS品牌
创新发展民族服饰文化
【信息时间: 2018-11-12 15:09:44   阅读次数: 】【字号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11月9日,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的“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民族服饰勾勒历史图景

  研讨会上,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学术顾问孙机介绍了服饰符号改易存废背后,王朝更替、家国兴衰的历史图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服饰史研究专家、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赵连赏分享了自己对历代秦始皇像着装问题的研究成果。他认为,首先,历代保存的秦始皇冕服像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冠筒用的并非冠武,而是通天冠。但是,将通天冠施于冕冠上的做法在历史上存在于两晋至唐代。其次,文献对于天河带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仁宗景佑二年。秦代不可能出现天河带。最后,根据《三礼图》《独断》《新唐书》等文献记载,唐代以前,冕板比较小,唐代开始明显增大。《历代帝王图》中帝王冕服的冕板与唐代文献记载比较接近,但与先秦和秦汉时期的冕板尺寸不符。

  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服饰交融

  民族服饰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源表示,蜀锦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早期。蜀汉时期,蜀军南征时,将蜀锦技艺传授给当地老百姓,使“无蚕桑,少文学”的西南少数民族逐渐开始“建城邑,务农桑”。作为岭南的世居民族,毛南族的先民学习掌握了这一先进技艺,毛南族织锦的产生和发展,与蜀锦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毛南族锦织造工艺和纹饰的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到现存的毛南族织锦具有蜀锦织造的工艺特点。毛南锦的织造工具、织造技艺和织锦纹样均与蜀锦有共性,这说明毛南锦是文化交融的产物。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张国云依据田野考察资料,对贵州侗族现代不同区域的嫁衣配件进行了分析。张国云表示,在侗族服饰中,围裙是日常服饰和嫁衣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嫁衣中最外层的配件,围裙已经成为集装饰、形式、技艺于一体的符号。婚嫁围裙强调装饰性与仪式性,与我国汉族传统礼仪服饰中的蔽膝有着相同的功用。张国云认为,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有文献记载侗族嫁衣围裙与我国传统礼仪服饰中的蔽膝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但自宋以来,侗族一直不断吸收汉族的文化与习俗。作为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侗族,嫁衣中的围裙有着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寓意,也有着外来文化的符号特征。

  传统与现代相融合

  文化的传承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的应用并不意味着照搬传统。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服装与表演系副主任霍美霖表示,青花瓷元素广受国内外设计师的喜爱,但因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设计师的作品呈现出显著的差别性。在霍美霖看来,就青花瓷元素的运用而言,要总结东西方设计中的精彩部分,结合自身的思路,或趋向于传统,或加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如此,在青花瓷潮流下所设计出的作品才更有新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的图案构图严谨、题材丰富、主次分明,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侗锦的传承与发展仅仅依靠博物馆和传习馆的宣传与展示还不够。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杜冰冰认为,侗锦织艺复杂,仅凭人工编织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简单模仿和拼凑传统侗锦图案,也满足不了当代的个性化需求。侗锦若想焕发新的生命,还需要人们挖掘图案深层内涵,研究侗锦构成形式的转变。这样才能使侗锦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记者 黄亚楠 实习记者 张娓

 


森马服饰大跌后又涨停 将面临多重风险 探访沧州明珠国际服饰产业特色小镇
JEANDS简尚服饰http://www.jeands.com/ 电话:400-850-8888 许可证:苏B2-20060888 备案号:苏ICP备10206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