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18河南服装校企合作大会在郑州科技工业学校召开。省内外专家学者以及院校负责人围绕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等话题,为我省服装强省建设贡献智慧。
我省服装产能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从2011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16年第6位;“十一五”末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89亿元,到2017年底已经突破3000亿元;形成了安阳市针织产业集群、信阳市羽绒产业集群、周口职业工装产业集群、南阳针织毛衫产业集群,特别是中国女裤看郑州,已经在全行业形成广泛共识。2017年郑州女裤产量6.7亿条,占中国女裤半壁江山;郑州女装异军突起,几个女装主要品牌每年增幅都在30%左右。随着加工贸易异军突起,全省承接产业转移效果显著,2017年通过“巧媳妇工程”全省新增就业58万人,其中70%左右集中在服装产业。
据介绍,经过全行业十几年的努力,河南服装业站上了迈向万亿产值的新起点。实现万亿产业目标,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让我们一同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服装部主任花芬做了校企合作经验介绍,她从职业技能大赛入手,介绍了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从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模式以及就业模式等方面介绍了经验。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院长刘让同从企业的使命、高校的职能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内在规律,并分享了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教授白志刚分享了校企共同体理论模型,并重点介绍了达利女装学院专业建设实践经验,指出产教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为企业定制培养适用人才,同时还可以促进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工厂式院校、院校式工厂二者的融合,打破教师和技师的界限,技师进课堂,教师下车间,开发了实用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生产力。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在总结发言中说,纺织服装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创新是关键,根本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没有标准格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他希望服装院校和企业都要积极主动起来,不拘一格地探索各种合作模式,培养各种创新人才,提振服装产业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