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日子,他们是走家串户的“服务员”,把民生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关键时刻,他们是挺身而出的“急先锋”,用速度与责任守护生命……他们就是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海景社区的基层党员。
“这些年来,我们社区的党员就像一面面鲜红的旗帜,插在社区治理的第一线,插在群众需要的每一个地方,他们用初心照亮前路,用担当温暖人心,用责任筑就幸福,让‘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的信念,在基层沃土上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海景社区党支部书记朱丽霞说。
“景邻”治理润无声
织就党群连心网
“我们社区既有户籍人口,又有搬迁户、新居民,就像一盘‘大杂烩’,要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靠的就是把服务做到老百姓心坎里。”朱丽霞刚接手社区工作时,面对人口结构复杂、治理难题交织的现状,这句朴实的话成了她的工作准则。她深知,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于是她主动挑起大梁,创新打造“景邻”系列品牌治理模式,为社区治理注入了鲜活动能。
在“景邻·悦社”睦邻小区党建品牌的引领下,朱丽霞牵头推出“五心协商原则”与“五共协商机制”,将居民议事平台搬到了楼道里、庭院中。小区基础设施提升时,她组织物业与居民围坐在一起,听诉求、算账目;停车位划分起争议时,她带着图纸实地走访,征询各方意见,最终拿出了让各方满意的方案……目前,这一机制已累计解决小区治理难题50余个,让“有事好商量”成为社区共识。
“他将大件物品放在楼道占用公共空间,妨碍通行!”“那你也不能扔我们的东西啊。”走进“景邻汇心”调解室,朱丽霞正和社区干部处理一起邻里纠纷。面对怒气冲冲的居民,朱丽霞让双方冷静下来,坐在一起先聊聊家常。聊着聊着,双方都意识到自己有不妥之处,最终握手言和。
化解矛盾,沟通心灵。调解室成立以来,朱丽霞和社区干部走家串户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小到邻里口角摩擦,大到家庭财产争议,他们都耐心调解、悉心疏导,117件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98%的满意率让“邻里如一家,遇事互体谅”的暖流在社区悄然流淌。
针对社区老年人口多、养老需求迫切的情况,朱丽霞又牵头搭建“景邻微光”互助公益平台。她挨家挨户走访,发掘出会理发的王师傅、懂家电维修的马哥、擅长中医的高医生等“社区能人”,让他们的技艺余热温暖更多老人。
每月固定的日子,义诊桌前排起长队,义剪摊前满是欢声笑语,家电维修角的工具叮当作响;盛夏时节,解暑的绿豆汤送到老人手中,清甜解渴;重阳佳节,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端上桌,暖了胃更暖了心……这点点滴滴的服务,为社区养老补上了最贴心的一块“砖”。
紧急救助显担当
上演生命“接力赛”
“喂,社区吗?我……我感觉身体不太舒服,有点喘不上气……”不久前的一个午后,海景社区党员陆伟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孤寡老人徐仁根略显虚弱的声音让他瞬间揪紧了心。
“大伯您别慌,我们马上到!”挂掉电话,陆伟立刻往门外冲,同时大声喊上同事任雪琦、张月家等人——他们都是社区干部,也是居民眼中“随叫随到的急先锋”。
推开徐大伯家的门,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头一沉:老人歪靠在椅子上,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陆伟立马拨通120急救电话。任雪琦立刻蹲下身,解开老人衣领,用手背轻探老人呼吸,并轻声安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牵动着人心。几分钟后,120救护车到了。“我跟车去医院!”张月家来不及多想,一把抓起老人的医保卡就跳上了救护车。看着救护车呼啸着驶向医院,大家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到了医院,张月家跑前跑后,一边联系徐大伯的侄子,一边办理挂号、缴费等手续,忙得满头大汗。直到老人脱离危险,张月家才松了口气。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窗外的天也早已黑透。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老人平安就好。”第二天,面对徐大伯家属的上门感谢,陆伟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后续,我们会持续跟进老人的身体情况,也会进一步加强独居、孤寡老人的日常关爱力度。”
|